17 精神科藥物為健康帶來的風險

要決定是否脫離藥物意味着要盡你所能衡量利弊,包括大多數主流報道沒有提及,甚至刻意隱瞞的信息。一些風險值得承擔,但也有不值得承擔的,無論如何所有風險都需要考慮。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而藥物的效用差別很大,只有你自己分析透徹的判斷,以及對身心反應的觀察,才知道如何應對這些風險。下面的清單不能盡錄所有風險,而新風險經常冒現,

生理健康方面的風險

  • 精神科藥物帶毒性,對身體造成傷害。抗精神分裂病藥Neuroleptic “anti-psychotics”)可引致危害生命的中毒反應,稱為抗精神藥物惡性症候群,也可引致類似柏金遜病的症狀。服用鋰劑和ClozarilClozapine1之類的藥物,需要定期驗血,以避免對身體器官造成致命損害。很多藥物可引致過胖症、糖尿病、心臟病發、腎機能衰歇、嚴重血功能失調,以及身體機能全面破壞。單獨或混合其他藥物服用抗抑鬱藥造成的中毒反應有很多,包括影響月經、懷孕和母乳喂養。和其他藥物同時服用的話,有可能引致危害生命的「血清素綜合病症」(serotonin syndrome)。
  • 精神科藥物可引致腦部受損。長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病藥物的患者當中,遲發性運動障礙(Tardive dyskinesia)的發病率非常高。遲發性運動障礙是一種會引致面部抽搐的嚴重神經科疾病,長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病neuroleptic anti-psychotic drugs的患者發病率十分高,短期服用也有一定的風險。抗精神分裂症藥也會導致腦部萎縮,腦部記憶受損以及增加感性變成低落的情況(in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depression)。腦部和認知能力受損是另外兩種風險。
  • 藥物制造商的效用和安全研究,甚至美國聯邦藥物管理局的規例,都嚴重失實、誤導瞞騙。長期跟蹤研究和藥物之間互動作用的研究極少,精神科藥物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恐怕永遠石沉大海。從多方面來看,精神病患者就像被搬上社會實驗台,測試各種精神科藥物。
  • 精神科藥物混和酒精和其他藥物的話,對身體的傷害會大幅度增加。
  • 精神科藥物會影響生活質素,包括性功能下降、抑鬱、焦躁,以及整體健康衰退。
  • 藥物引致的生理變化,如不安、冷淡、肥胖、僵硬等,都會令其他人遠離你而加深孤立狀態。
  • 在體內,鋰劑(lithium)與鹽和水產生互動作用,當鹽和水的份量因應運動量、氣溫和進食而改變,鋰的效用會隨之變動,就算患者定期驗血並調整劑量,服用鋰有時須面對不同程度危險的風險。
  • 抗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症(ADHD)藥物如Adderall2RitalinMethylphenidate3等可阻礙兒童身體成長而對腦部和生理成長的造成危害。如一般安非他命藥物(emphetamines),抗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症藥物可導致精神失常和心臟問題,甚至暴斃。

精神健康方面的風險

精神健康風險是關於精神科藥物的知識中最鮮為人知,服用藥物和脫離藥物的決定過程因而變得複雜。下面是你的醫生可能沒有告訴你的一些風險:
  • 精神科藥物可導致精神失常的徵狀(symptoms)惡化,以及增加崩潰(crisis)的可能。精神科藥物改變多巴胺等神經傳遞物質的受體(receptors),讓人變得「超敏感」而形成精神失常的反彈,以及加強對情緒和經驗的反應。一些人反映說他們的最初的精神科病症和自殺的念頭是服用精神科藥物後才出現。而醫生的回應是給予最嚴重的診斷以及加藥。
  • 很多藥物已經附有關於服用後會增加引發自殺、自我傷害和暴力行為的風險警告。
  • 很多人服藥後出現負面性格改變,包括感到不能感覺自己、困擾、神智不清、情緒呆滯、創造力下降,以及心理/心靈變得封閉。
  • 服用精神科藥物,特別是抗精神病藥物的人通常更容易變成長期和慢性精神病患者。一些國家處方藥較少,比吃藥較多的國家復元率較高。很多不服用藥物的人恢復得更快,情況也好得多。蘇提雅之家(Soteria House和芬蘭的開放對話(Open Dialogue)顯示,低一點的藥量可以防止慢性病(chronicity)。
  • 你一旦服用藥物,你的性格和批判思考能力可以出現很大的變化,那麼你就很難去判斷藥物究竟對你有沒有用。你可能需要停止服藥,但由於藥物影響你的思考能力可使你無法察覺。過度用藥——特別是使用anti-psychotics--會有如穿上化學的緊身衣,動彈不能(chemical straitjacketing)。
  • 精神科藥物會阻礙和減弱腦部本身調節和治愈情緒問題的能力。很多人反映停止服藥後需要「重新學習」如何應付複雜情緒。
  • 有些人,包括面對最極端的瘋癲的人,分享說到他們沒有壓抑這些經驗,而是正面迎接它,到最後反而更堅強、更健康。有時候,「發瘋」為各人轉變踏出第一步,藝術家、詩人、作家、治療師對自己經歷過最痛苦的煎熬中得到啟發而表示感謝。藥物可能在某方面有幫助,但會掩蓋這個正面影響的可能。

其他風險和考慮

要了解脫離藥物的過程,意味着你要考慮很多你之前沒有考慮過的因素,例如:
  • 在這個藥品製造商當道的社會文化,比精神科藥物更有效,而且沒有風險的治療方法並沒有獲得廣泛報道,這包括另類治療法、傾談治療、甚至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
  • 對一些人來說,堅持每天服藥是一件困難的事。由於有副作用,中斷服藥而引致劑量降低對身體會造成危險。
  • 一般覆診不會太頻密,每次也不會太長,因此醫生未必察覺到潛在的嚴重藥物副作用。
  • 被診斷為精神病患者的話,保險公司通常不會受理,相對的生理健康問題也不被重視。
  • 服用精神科藥物意味着把決定交給醫生,而醫生們不一定為你作出最好的選擇。
  • 藥費若是昂貴,會把你不得不被困在既有的工作和保險計劃。
  • 用藥可報稱傷殘,並領取綜援──它可以幫補生活,卻也可以成為一個終身的牢籠
  • 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往往被視為患上精神病,因而也開始把自己看成有精神病。這些社會標籤、歧視和偏見可以帶來嚴重傷害,甚至造成「自我應驗的預言」走向精神病。醫療診斷的標籤不像犯罪記錄般可以抹掉。一些研究表示,要讓人接受「精神病就像一般疾病一樣」非但不奏效,反而引來負面態度。
  • 精神科藥物傳達一個假象,認為「正常」生活就是做得成事、開心和時刻保持情緒穩定、天天快樂、沒有痛苦、沒有壞日子或強烈的情感。這種假象讓人以為這就是一個正常人的標準。
  • 服藥很容易將正常的感受視為病的症狀而需要被停止,否定人需要從這些困難的情緒中經歷和學習,甚至走出來的過程。
服用精神科藥物造成被動,大家等待靈丹妙藥的出現,而不會想到有責任採取個人或者集體、社區行動來改善。

1 中譯氯氮平片,台譯可致律(錠)

2 中譯阿徳拉

3 港譯哌醋甲酯,中譯利他林,台譯利他能或利他靈

Leave a comment